但凡了解点历史知识,都知道“五虎上将”。13日,吴钩写《“四虎上将”陨落,“战斗民族”休矣》时,有人说“四虎上将”一词不妥,看来,网友比我还急啊!
其实,当我写下“四虎上将”时,早就预备好了位置,我坚信,普大总统一定满足大家“五虎上将”的这一愿望。
果然,在俄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副司令安德烈·苏霍维茨基少将、俄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参谋长兼第一副司令维塔利·格拉西莫夫少将、俄东部军区第29集团军司令安德烈·科列斯尼科夫少将、车臣罗斯卫队第141摩托化纵队指挥官马戈梅德·沙耶夫少将均被乌军击毙后,俄军第五名将军在乌克兰阵亡了!
他就是:俄军第150摩步师师长奥列格·米捷耶夫少将。他指挥的第150摩托化步兵师是围攻马里乌波尔的主力。
第150摩托化步兵师具有悠久的“光荣传统”,是大名鼎鼎的“柏林师”。之所以叫“柏林师”,是因为二战时该师第一个冲进柏林,把军旗插在国会大厦上。
第150摩步师是著名王牌部队,是俄军首个采用2个摩步团和2个坦克团为主力框架的强力摩步师,在配置上更注重“攻守均衡”和“独立灵活”,专为类似乌克兰的东欧平原战场“量身定做”的。
然而,这支专为拿下乌克兰“定做”的精锐之师,在马里乌波尔外围的争夺战中不但损失惨重,而且还把师长都打丢了。
(奥列格·米捷耶夫)
师长奥列格·米捷耶夫少将今年49岁,有两个女儿,曾参与过俄军对叙利亚和乌东等军事行动,今年才成为第150摩步师师长。
米捷耶夫少将是俄军在乌克兰阵亡的“五虎上将”的最后一虎,也是二战以后,第一个遗体落入敌人手中的俄军将军。从乌军发布的照片显示,他内穿防弹衣,外套少将军服。
战争持续了20天,俄军阵亡了五名将领,终于凑齐了“五虎上将”!将星频频陨落,这绝对是俄军巨大损失。可是,我发现有不少俄粉、普粉居然称这体现了俄军高级军官带头冲锋、身先士卒的优秀传统。
那些从不会独立思考的俄粉、普粉们,现在居然连夸人都不会了。乌俄战争已经打20天了,俄粉、普粉们虽然热心乌俄战局,但至今还看不出一点点门道!
开战第一天,网上全是“基辅攻陷,泽连斯基求和,普京无视。绍伊古一战封神,堪比朱可夫”、“一小时22分钟,俄军已经拿下基辅,尊老的普京在拜登睡觉前搞定了乌克兰基辅已被占领,耗时1小时20分”——结果呢?
不但连泽连斯基的毛都没沾上,居然连折五员大将!到什么时候了,还有意思吹嘘俄军将领奋勇冲锋、身先士卒吗?
乌俄之战到了现在,吴钩不用提别的,大家只对比一下乌俄两国操盘手的年龄就明白了:
1952年的总统(俄)VS 1978年的总统(乌);
1955年的国防部长(俄)VS 1966年的国防部长(乌);
1950年的外交部长(俄)VS 1981年的外交部长(乌)。
这还不算,这次亲手瘫痪俄网络,为当代战争创建新打法的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居然是90后,谁能想到?!
有人说,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模式是海陆空一体化;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模式是电子信息化;乌俄战争的模式是以AI为核心的数字化战争——此言不虚。
为什么俄军“五虎上将”接连被打死,看不到乌军将领阵亡?为什么俄军频频集结大军出击,看不到乌军集中重兵面对面对抗,反而组织不计其数的战斗小组四面开花、杀伤俄军,这还不明白吗?
据说,两年前乌军强行解散了营以上建制,作战单元扁平化、信息化、网格化了,根本看不到大部队、大会战。乌军后面有一支指挥系统以精确情报为依据,纷纷派单,战斗小组接单,各自出发,相互配合,完成任务。俄军居然还陶醉在二战时代!即使军神朱可夫再世,面对乌军也照样一头雾水,何况拍马精绍伊古?
“五虎上将”终于凑齐,强俄为何不敌弱乌?
乌俄之战不是两军、两国之间的较量,而是两种战争思想和两代人之间的较量!一方是一个70岁的老头带着一帮小老头,一方是一个70后带领一帮80后、90后,结局还用说吗?!
(公众号:何不带吴钩)